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
主要研究领域
中国古代诗词、散文,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。重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、唐代散文文体发展、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等。
主要学术
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,中国李白研究会、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,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。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》《唐代文学研究》编委。
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;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业委员会委员,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;西安市人民政府文化顾问。
发表的部分论文
《隋代诗歌的文化渊源》,载《求是学刊》1996年第5期
《李白儒家文化人格探索》,载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1996年第3期
《李白仙侠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》,载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1998年第3期
《李白政治文化人格的美学意义》,载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4期
《新文化格局与经典的命运》,载《苏州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4期
《李白政治文化心态的内在矛盾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0年第3期
《李白文化人格的美学精神》,《南昌大学学报》2001年第3期
《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哲学意义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2002年第2期
《唐长安城布局与初盛唐诗歌》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02年第4期
《唐代长安城微观布局与初盛唐诗歌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2年第1期(《人大复印资料·中国古代文学》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)
《南北朝三地诗歌的文化精神》,《江海学刊》2002年第2期
《东坡的中秋》,《文史知识》2004年第10期
《唐代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侠主题》,《人文杂志》2004年第5期(《人大复印资料·中国古代文学》2005年第1期全文转载)
《王维政治思想的内涵与意义》,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3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4年第6期“论著精华”全文转载)
《唐代诗歌与唐长安城建筑文化》,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04年第6期(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》2005年第1期,论点摘编)
《唐诗胜景与长安形胜》,《文史知识》2005年第7期
《文化整合视野中的世事进程——论隋代诗歌的文化史意义》,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》2005年第3期(《唐代文学研究年鉴》2006年辑重点转摘)
《唐代私学教育的文学性特征》,载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6期
《文学与政治之间——唐玄宗朝翰林学士述论》,载《山西大学学报》2007年第1期
《天宝初年的王维、裴迪与辋川》,载《文史知识》2007年第1期
《诗圣杜甫终老之夕》,载《文史知识》2007年第4期
《庄子的生命境界》,载《文史知识》2007年第7期
《李白的翰林生涯》,载《文史知识》2007年第9期
《唐长安城建筑与唐诗的审美文化内涵》,载《文艺研究》2007年第9期
《南北朝时期“关陇集团”文学观念的发展演变》,载《文学评论》2008年第2期
《关陇集团与隋唐之际的文学观念》,载《文艺研究》2010年第4期
《论唐代传奇创作与进士科制度的关系》,载《人文杂志》2011年第4期
《柳宗元的文学教育实践与文学教育思想》,载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》2011年第5期
《关于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的一点思考》,载《西北大学学报》2012年第5期
《自觉修辞:李商隐诗歌策略试探》,载《山西大学学报》2013年第1期
《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担当与时代使命》,载《文学评论》2016年第6期
《“传疑时代”的“五行”观念》,载《山西大学学报》2018年第1期
《立足新时代,创新开掘传统价值》,载《人民日报》2018年4月13日。